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星级专业评估
(首饰设计与工艺)
自评报告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2024年9月25日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建设成果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和扎实的珠宝设计与制作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运用珠宝设计与工艺技能,从事首饰及宝石款式设计、珠宝首饰制作和加工镶嵌、玉雕设计加工,既可面向珠宝首饰企业、珠宝首饰商贸公司、珠宝首饰质量检验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珠宝首饰产品设计、制作、雕刻、生产管理质量检验,也可独立地从事珠宝创业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珠宝首饰行业整体向好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珠宝品牌跻身为世界优秀珠宝品牌,世界对中国珠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大促进了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的上升发展。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些战略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加剧。我院高职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有近10年的历史,办学经验丰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已为珠宝行业培养了大批毕业生。本专业是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专业群,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辽宁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现代学徒制专业,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辽宁省中小公共技术平台、丹东珠宝产业研究基地。多年建设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取得80项标志性成果如表1所示。
表1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统计表
序号 |
类别 |
成果名称 |
级别 |
数量 |
1 |
专业影响 |
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
省级 |
1 |
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
省级 |
1 |
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文件 |
省级 |
1 |
辽宁省1+X证书制度试点牵头院校 |
|
1 |
兴辽卓越专业群 |
省级 |
1 |
2 |
专业带头人 |
院级教学名师1人 |
院级 |
1 |
3 |
技能竞赛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宝玉石鉴定赛项 |
国家级一等奖 |
1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国家级 |
2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宝玉石鉴定赛项 |
国家级二等奖 |
1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宝玉石鉴定赛项 |
国家级三等奖 |
1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宝玉石鉴定赛项 |
省级一等奖 |
2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宝玉石鉴定赛项 |
省级二等奖 |
2 |
全国高校“法宝杯”宝石切磨工艺大赛” |
行业一等奖 |
1 |
全国高校“法宝杯”宝石切磨工艺大赛” |
行业三等奖 |
2 |
全国高校“广艺杯”钻石分级竞赛 |
行业优秀奖 |
2 |
全国高校“广艺杯”钻石分级竞赛 |
行业优秀奖 |
2 |
辽宁省第九届创新创业大赛 |
铜奖 |
2 |
辽宁省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 |
铜奖 |
1 |
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省级优秀奖 |
2 |
“辽宁广天杯”创新创业大赛 |
市级优秀奖 |
1 |
4 |
教学成果奖 |
辽宁省教学成果 |
省级三等奖 |
1 |
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
省级三等奖 |
1 |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 |
省级三等奖 |
1 |
5 |
工作站及工作室 |
张金英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
省级 |
1 |
玉雕大师工作室 |
院级 |
1 |
首饰制作大师工作室 |
院级 |
1 |
宝石鉴定大师工作室 |
院级 |
1 |
珠宝加工工作室 |
院级 |
1 |
6 |
骨干教师 |
骨干教师 |
院级 |
6 |
6 |
课程与教材 |
开发教材 |
|
6 |
校外合作开发课程 |
|
10 |
新建校外实训基地 |
|
7 |
8 |
技术服务 |
丹东市金银珠宝检测中心 |
|
1 |
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
|
1 |
辽宁省中小公共技术平台 |
|
1 |
丹东珠宝产业研究基地 |
|
1 |
9 |
社会培训 |
企业培训 |
1000余人 |
10 |
合计 |
79 |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环境与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渗透于专业精神塑造、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素养培育等各个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经过学院高水平特色专业群计划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打造学院品牌形象,教学环境与文化建设项目结合学院发展实际,聚焦珠宝首饰专业特点,完成了视觉识别系统、校园导视系统、走廊文化墙制作、墙体浮雕及展示制作、室内导视系统制作等。
通过实施首饰设计与工艺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了学院专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征,明确了专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系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加强内涵丰富的专业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注重把“工匠精神”、“敬业精神”、“企业文化”等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重在建设、加强管理、彰显特色,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专业文化需要,为专业建设塑造专业精神、营造专业氛围,以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辽宁地矿集团平台,立足服务辽宁珠宝产业,辐射全国珠宝首饰行业,突出专业特色,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内涵式发展,逐渐形成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抓手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首饰制作为核心,以首饰设计、宝石加工、宝石鉴定、珠宝营销为支撑,按照分向定岗、以岗导学、真岗实练来实施教学,达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深度融合。
分向定岗:根据企业用人岗位需求确定培养方向,按照学生就业去向和意愿选定专业课程内容模块,根据岗位职业标准确定具体学习内容,按照岗位能力设计学习项目。
以岗导学:围绕珠宝首饰企业岗位工艺流程开展教学活动,以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对应。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技能操作标准与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场所与岗位环境相对接。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通过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按照育训并举的原则,使学生在全真的职业情境中完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最终形成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为更好地使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岗位,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职业教育法,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前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校企深度产教融合为支撑,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目前已经形成融入课程思政和1+X证书内容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体现“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充分与行业岗位对接,德技并修,科学完善。
首饰专业“三岗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打造“技能+素养”双线育人课程平台。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5~7门。包括:玉文化、贵金属材料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一般设置6门。包括:首饰制作、首饰设计、宝石鉴定、宝石加工、珠宝营销、玉石雕刻。
3.专业拓展课程一般包括绳艺、泥塑等。
实践教学体系是本专业的特色,突出技能培养,以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为支撑,形成“四段”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课程为支撑,设计第一阶段的课堂实训(第二学期设定);学习多门专业课程基础上安排的综合实训(第三学期);为提升学生生产作业能力,真正对接生产岗位,安排生产实训(第四学期)、随着学生离校走向生产,进行生产岗位实训;其中第三、四学期根据生产项目情况可进行适应调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三教”改革中,教师是关键,为此学院扎实推进“三教”改革,特别是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先手棋。首饰设计与工艺本着“走出去”和“请进来”,向外引进专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兼职教师,对内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致力于打造出一支德技双修、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3名,在校生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为12:1;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为87.5%;专业教师团队中45岁以上4人,45岁以下4人;硕士研究生学位7人;专业教师的职称、年龄、学历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如表2所示。
表2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双师比例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学位 |
毕业专业 |
取得资格及专业名称 |
双师 |
1 |
张金英 |
女 |
硕士 |
地质工程领域 |
教授 |
是 |
2 |
高山 |
男 |
硕士 |
工程领域工程 |
教授 |
否 |
3 |
胡宪 |
女 |
硕士 |
化学教育 |
副教授 |
是 |
4 |
范泽 |
男 |
硕士 |
材料工程领域 |
副教授 |
是 |
5 |
戚鸣 |
女 |
硕士 |
材料工程领域 |
讲师 |
是 |
6 |
严忠 |
男 |
学士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讲师 |
是 |
7 |
田庆 |
男 |
硕士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讲师 |
是 |
8 |
李元衡 |
男 |
硕士 |
材料工程领域 |
讲师 |
是 |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人数/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 |
87.5 |
多年的发展中,专业教师具有一定教研科研能力,开展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网检索论文2篇,其中1篇荣获丹东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3等奖,完成专利5项,教师在省教学能力及信息化大赛中荣获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一项、省级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一项,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成果汇总如表3所示。
表3师资队伍建设成绩表
序号 |
成果内容 |
数量 |
1 |
论文 |
30 |
2 |
课题 |
12 |
3 |
专利 |
5 |
4 |
辽宁省职业教学教学名师 |
1 |
5 |
双师型比例 |
87.5% |
7 |
引进大师级人才 |
2 |
9 |
兼职教师 |
5 |
10 |
荣誉 |
4 |
(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式”多功能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并加强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实现政校企资源共享、产教标准对接、教学空间融合。通过示范校、双高专业群的建设和兴辽双卓越的建设,实训室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产业链”特色,共有实训室24个,总面积1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目前,实习实训开出率100%,设备利用率80%以上。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与沈阳萃华金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赛菲尔珠宝集团、山东梦金园有限公司、吉林磐龙玉开放有限公司、萃华廷(北京)珠宝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珠宝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式”人才培养,并在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实习管理规范,安全规章制度齐全,软硬件珠宝设备齐全、高精,企业指导师傅认真、负责,能够开展首饰制作、珠宝销售、珠宝检测等顶岗实习活动,涵盖当前珠宝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认知实训、生产实习、岗位实习等教学任务,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课程教学基地,也是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为本专业“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场所与设备保障如表4所示。
表4校内实训基地职能
序号 |
校内实践基地名称 |
涵盖实训室 |
职能 |
1 |
宝石玉石鉴定实训中心 |
宝石鉴定实训室1 |
《宝石鉴定》、《钻石鉴定与分级》《玉石鉴赏与评价》等核心课程教学及相应实训课程教学,国赛选手培训场地、1+X考试场地、辽宁省技能大赛场地、企业培训、珠宝检测、市场服务等 |
宝石鉴定实训室2 |
宝石鉴定实训室3 |
宝石标本室 |
钻石分级实训室1 |
钻石分级实训室2 |
宝玉石检测中心 |
2 |
宝石加工实训中心 |
宝石切割实训室2 |
《宝石加工与工艺》、《宝石加工实训》等课程教学、宝石琢磨工培训、技能大赛选手培训、企业培训、市场服务等。 |
宝石加工实训室1 |
宝石加工实训室3 |
3 |
首饰制作实训中心 |
绘画实训室 |
《首饰制作工艺》、《计算机首饰设计》、《珠宝首饰营销》、《珠宝手绘设计》等及相关实训课程教学、首饰大师工作室、首饰工艺培训、创新创业平台、技能大赛选手培训、企业培训、市场服务等。 |
首饰设计(CAD)实训室 |
蜡艺实训室 |
首饰、电镀实训室 |
首饰车花实训室 |
首饰镶嵌实训室 |
珠宝3D设计实训室 |
4 |
玉石雕刻实训基地 |
泥塑实训室 |
《玉石雕刻》、《泥塑》、《线描》等及相关实训课程教学、玉雕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平台、企业培训、市场服务等。 |
泥塑实训室 |
玉雕实训室 |
玉制品加工车间 |
玉石开料车间 |
数字雕刻实训室(建设中) |
5 |
珠宝营销实训中心 |
珠宝营销展厅 |
《珠宝首饰营销》、《绳艺》、《珠宝摄影与直播实训》等及相关实训课程教学、营销培训、绳艺培训、创新创业平台、公益服务中心、科普基地、企业培训、市场服务等。 |
宝石营销创业工作室 |
地质宝石博物馆 |
珠宝绳艺工作室 |
(六)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作为兴辽卓业专业群院校,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核心专业,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立足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贴珠宝首饰、玉器产业、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学校区域优势,重点面向岫岩、阜新、抚顺等中国特色珠宝产业基地,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开展技术服务、职工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
完善珠宝检测中心功能,扩大珠宝玉石检测中心服务范围,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和评审。筹划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丹东地区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教育服务。发挥“丹东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作用,定期开展免费珠宝首饰鉴定,珠宝首饰翻新等活动,普及珠宝知识,增强学院、珠宝产业的知名度。
(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依托辽宁地矿职教集团各企事业单位,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完善与企业合作模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企业定制培养,完善校企共管的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训的管理机制,构建“共建、共管、共育、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校内外计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保证当年学生订单培养达到25%以上。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体系进一步夯实,产业人才培养供给能力扎实提升。
(八)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建立科学的、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诊改机制建设主要从教育质量诊改、教学质量诊改、第三方教学质量监控诊改等方面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教学诊改工作方面,建立教学过程常态化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二级督导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院教学督导处负责全面监控、系部成立二级质量督导小组,共同督导教学质量。引入企业评价,参与育人过程,校企双方在育人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随即诊改,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第三方监控诊改方面,通过毕业生、家长访谈、企业调研及社会行业等方面的反馈,不断整改存在的不足,使各方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专业未来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指示精神,根据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建设五星级星级专业为目标,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技能水平”的发展思路,打造一个省级品牌专业,为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辽宁地方经济更好发展。
(一)建设目标
1、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前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增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1+X”证书考核体系,发挥省级牵头学校作用。
2、成为国家标准建设示范。建设专业群相关专业国家级专业简介、教学标准、省级珠宝鉴定标准等。
3、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借助辽宁地矿职教集团作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成为省级定单、定制培养示范专业。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建成珠宝首饰鉴定、珠宝首饰设计、珠宝首饰制作、珠宝首饰营销产业链基地。
4、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示范。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重建珠宝检测中心、扩充地质展览馆,参与地方标准建设和评估,立足丹东,服务辽宁,建成市级、省级科普基地和珠宝产业研究基地。
5、成为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示范。教学改革中强内涵、重实效,参与各类大赛中取得成果质量高,力争跻身世界技能大赛。
(二)目标的实施
1、落实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提升教师从教素养,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健全师德建设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德育培训计划和德育评价机制。积极申报省级课程思政案例,打造多门校级、省级课程思政课程。
2、坚持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
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三教改革”。坚持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启动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实施以学生作品为载体,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校企共同开发“数字化活页式、手册式、项目式”新形态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创新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
3、推行现代学徒制,施行“书证融通”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建设完成的基础上,聘请企业大师来校,组建珠宝加工、首饰制作等专业技能工作室,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指导学生的实践技能,结合专业仪器设备优势,打造专业作品。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培训、实习,并配备企业导师。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施行“书证融通”。大力推进宝玉石鉴定“1+X”证书考试,建立理论和实践考试题库,形成适合本专业的证书培训方案,提高学生考试合格率,有效结合“1+x”证书认证体系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发挥辽宁省珠宝玉石鉴定“1+X”证书牵头学校作用,保证辽宁省珠宝玉石鉴定“1+X”证书考试顺利开展。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照行业标准,通过调整、重组,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适应性,形成本专业优化可行性报告。
4、助推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学资源
加强教学信息化及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宝玉石标本电子管理系统,实现标本实现数字化科学管理,完善珠宝玉石检测中心证书系统升级和数据库建设,提升珠宝玉石检测中心社会服务能力。完成宝石鉴定实训室和钻石分级实训室数字化改造,补充宝石标本和标准等级钻石标本,提升实训室教学服务能力。完善多功能演播厅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辽宁省在线精品课程,满足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企业员工培训和教学需要。选派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和素养。
5、打造“双师型”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增强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参加新技术、新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师创造技能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考取行相关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国家、省、市、行业举行的各类技能大赛,学习先进经验,检验教学成果。
根据专业发展,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家型人才入校。建立兼职教师、外聘专家资源库,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常态运行机制,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调研、锻炼,多层次提升“双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大力培育珠宝首饰行业有影响力的技能大师、行业名师和专业领军人物,打造一支“精教学、强技能、善科研、能服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功能共享
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多功能型校内实训基地和实习就业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新建首饰浇铸、首饰手工制作、胶版,完善首饰制作、宝石加工、首饰镶嵌、蜡艺实训室,完成首饰设计与工艺产业链。建设珠宝绳艺实训室,开发珠宝绳艺实训项目。完成珠宝加工实训基地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雕刻实训室软环境建设,开发数字雕刻实训项目。升级改造多功能共享型珠宝定制实训中心,提升珠宝定制实训中心教学服务能力。建立珠宝3D设计实训室和3D制作工作室,提升珠宝设计功能。完成电商平台实训基础设施扩建及UI设计实训基础设施扩建与更新,对现有教学实训设施进行升级更新,确保实训设施能够达到教学、实训需求。与企业对接签订协议,积极开发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
7、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服务能力
开展珠宝首饰鉴定,珠宝首饰翻新和珠宝首饰科普活动,普及珠宝知识,增强学院、珠宝产业的知名度。
发挥学校区域优势,重点面向岫岩、阜新、抚顺等中国特色珠宝产业基地,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开展技术服务、职工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筹划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丹东地区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教育服务。面向本地社会需求,建立行业职业资格鉴定站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继续利用专业设备资源,完善珠宝检测中心功能,扩大珠宝玉石检测中心服务范围,为本地区珠宝玉石行业提供珠宝检测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和评审。完善地质展览錧宝石标本,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发挥“丹东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以培养立德树人创新人才为根本,打造教学成果显著、教学资源优越、人才培养有特色、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全国同类院校领先的高水平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