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坐落于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丹东,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江、沿海、沿边区位禀赋和鲜明地矿特色的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立项单位、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院校建设项目学校、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项目学校、辽宁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辽宁地矿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建设单位。
学院前身为东北有色金属地质职工中专学校,始建于1984年,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4年转为普通中专,更名为东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98年始,学校隶属于辽宁省有色地质局,2005年更名为东北工业学校,2006年兼并丹东市城市建设学校,2007年创建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2017年经省政府批准划归辽宁省教育厅。
学院占地面积3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848.76万元,校内实训室168个,校外实训基地120余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现有教职工289人,专任教师248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6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60人,“双师型”教师143人。拥有二级教授1人,“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1人、千人层次人才1人,职业院校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
学院现有在校生5326人,设有资源系、测绘工程系、机电系、建筑系、环境与生态系、动画影视学院、经贸系、基础与素质教育中心、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工程测量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31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专业群4个,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6个,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2个。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牵头成立辽宁地矿职业教育集团,获批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2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近五年,学院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岩矿鉴定与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赛项,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200余项。学院坚持完善“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书证融通,毕业生获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率达98%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获批专利及软著91项,服务企业横向课题29项。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是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培训基地、辽宁省建设执业人员考试基地、辽宁省住建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和辽宁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近年来累计培训技能人才15000余人次。提升标准化项目建设水平,组织制定《煤矿采空区地面煤层气井地质录井作业规范》《地面煤层气井压裂效果评价规范》《煤矿采空区地面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黄蜡石鉴定》等4项辽宁省地方标准。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宝玉石实训基地”“珠宝鉴赏中心科普基地”被省科技厅确立为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珠宝加工技术与检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近年来,学院文化环境投入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弘扬,以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为代表的文化育人特色得到彰显,文化阵地建设稳步推进,行企文化进校园积极推广,师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学院精神深入人心,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矿类院校特色的良好文化氛围。
守正创新,乘势而上。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辽宁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五一奖状、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风劲帆满,再启新程。学院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造地矿类专业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夯实校企合作,凝练办学底蕴,提升发展内涵,为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更新于2024年6月29日)